記者:
發布時間:2023-11-25 15:24:17 編輯:張姮 來源:南通網不久前,南通市海安市被授予第七批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榮譽稱號。至此,南通在近三年中共收獲四塊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“金字招牌”。
碧水藍天,生態保護有力有效
初冬時節,南通長江段碧波粼粼,梵音廣場附近蘆花搖曳、鷗鳥翔集。各種候鳥接踵而至,攝影愛好者還拍到了闊別南通10年之久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——紅交嘴雀。半個月前,南通首個以“江豚”為主題的城市新地標——“江豚灣”在這里應運而生。
在阡陌田野間,涌動的金色波浪、忙碌的身影、轟鳴的農機匯成一幅豐收美景。
從城市到鄉野,三年來,南通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成果接連不斷:2021年10月,通州區獲評第五批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,崇川區獲評第五批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;2022年11月,南通市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;2023年10月,海安市被授予第七批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。
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。
在昨天召開的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,一組數據曬出了南通的綠色“家底”:全市PM2.5濃度由2018年的41微克/立方米 降至2022年的25.9微克/立方米,優良天數比例連續四年全省第一。2023年PM2.5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均暫列全省第一。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較2018年上升45.2個百分點,長江南通段水質穩定達Ⅱ類,夏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86.8%、高于省定目標23.8個百分點。重點建設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。推進全域“無廢城市”“無廢園區”建設。生物種數量從2234種增加到3789種,較上輪本底調查新增281種。
10月18日,在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綠色發展高級別論壇上,南通作為國內城市代表分享綠色發展實踐案例,以“一片山”“一艘船”“一座島”為案例,向世界講述南通綠色發展的做法和成效。
制度支撐,改革創新縱深推進
生態是財富,保護見力度。
翻開《南通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,我們看到了如下表述: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;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制度;落實最嚴格土地節約集約制度;強化管控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;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;實行最嚴格海洋保護制度……這些“嚴格之最”為南通的生態建設劃下了不可逾越的雷池紅線。
當生態環境標準逐步提高、政策逐步強硬、力量逐步強大的時候,如何兼顧政府、企業、社會各方訴求?
南通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,在制度上不斷創新,成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,率先構建四級污染防治攻堅體系,創新建立“月督察、季點評、年述職”攻堅機制,組織“三代表一委員”開展常態化督察,形成全面組織、全域覆蓋、全員參與的系統防治格局,把改革向縱深推進。
“一直以來,我們聚力深化改革創新走在前、做示范?!蹦贤ㄊ猩鷳B環境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程煒介紹,南通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踐引領區,累計啟動賠償案件1605件,數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,確定為部級基層聯系點,獲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示范項目。全國率先開展工業園區定值定量管理,強化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污染物總量和濃度雙控,獲生態環境部肯定。全省率先探索排污總量收儲和跨源使用,保障138個優質項目總量指標。
結合實際,全市各地進行多元化生態環境改革創新。崇川區探索形成“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實現資源升值溢價”“都市綠色生態圈激發經濟活力”等豐富多樣的“兩山”轉化模式,走出了“城市客廳”的“兩山”轉化有效路徑,形成生態文明建設“崇川模式”。通州區對印染、化工等傳統型、資源型產業強化資源環境倒逼機制;對整治無望的落后產能企業堅決予以關停;對可整改提升的企業,按照節能減排要求,引導其實施集約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的環保技改。海安則密集推出一系列頂層設計與工作舉措,設立11個環保專業委員會,實現82個機關單位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全覆蓋。
一系列創新改革實踐,讓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如虎添翼。南通在經濟總量連續三年突破萬億的同時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,2022年全市氮氧化物、揮發性有機物、化學需氧量、氨氮排放量較2018年分別削減36%、59.3%、47.2%、84.2%。
和諧共生,生態與產業雙向奔赴
藍天白云、繁星閃爍,是百姓最直觀的幸福感。
在南通,這樣的幸福感還出現在啟東高顏值頻現的“水晶天”,可以遙望60公里以外上海浦東“三件套”——環球金融中心、金茂大廈、上海中心大廈的輪廓。海門區藍天一碧如洗,白云悠悠,遙望長江南岸的太倉市清晰可見,引得市民紛紛拍照,帶來微信朋友圈“云”刷屏。南通日報社記者、知名攝影師許叢軍,在如皋拍攝沿江風光時,江南的江陰華西村竟也出現在了畫面當中。此后,許叢軍將視頻發到社交媒體,引來14萬次的瀏覽量。
因綠而美,生態與產業雙向奔赴。
今年,全市20家企業入選江蘇2023年度綠色發展領軍企業,獲評企業數位居全省第二;通州區減污降碳試點成效列入生態環境部“正面典型”;中國最大的LNG能源島——陽光島,年接卸量突破1000萬噸,12年來累計外輸的天然氣與等熱值標煤相比,相當于減排1.8億噸二氧化碳、150萬噸二氧化硫……
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”。將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融入經濟社會建設之中,南通培育全面綠色轉型,“兩山”成果轉化顯著: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48.1%;對化工、紡織印染等重點行業407家企業“一企一策”整治提升;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、海安常安紡織產業園開展園區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國家級試點;健全清潔低碳能源體系,嚴控煤炭消費總量,加快海上風電、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,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1081萬千瓦、全省第二;鐵路和水路運輸比例較2018年提高8.4個百分點。
綠色筑底,南通將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,以自上而下的制度落實和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動,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、金山銀山成色更足。
記者 彭軍君 劉璐